• Post Category:媒體報導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

百合花計畫 打造綠能部落系列1(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1日電)太陽之子–東魯凱族,歷經多次遷徙,走過洪水、火燒村苦難。浴火重生後的部落,積極開創部落新景象,下一步要邁向百分百綠能部落。

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距離台東市中心11公里的大武山下。部落口傳歷史,洪荒時期,魯凱族傳統領域在小鬼湖附近的「里啊剌」附近,後來往下遷移至海拔2000公尺的肯杜爾山,後來因洪水逃難,分成東西魯凱族。

根據耆老相傳,往中央山脈西邊遷移至屏東霧台的叫做西魯凱;往中央山脈東邊遷移到肯杜爾山避難叫東魯凱。「巴冷公主」的人蛇戀神話就是發生在肯杜爾時期。

前村長蘇金成說,東魯族後來再往下遷徙至海拔700公尺左右的卡帕里瓦部落,這部落目前留下的石板屋遺址,考古距今已有600年。

1921至1923年,日本政府以大砲威嚇,再被迫遷到目前的部落,部落位於大南溪旁,因此取名大南村。走進部落,經過達魯瑪克守護神,是一座火災紀念碑。這做紀念碑,記錄著遷徙民族悲慘的一頁,當時暗夜一場無情火,毀了整個部落。

蘇金成說,民國58年9月27日中秋節夜晚,大南部落最外面的茅草屋,不知何故竄出火苗,火勢開始延燒。當時碰上颱風艾爾西過境,台東地區吹起焚風,焚風從海面上往山區吹,從部落外往部落內吹,助長火勢,加上茅草屋緊鄰,全村瞬間陷入火海,根本無法搶救,「族人只能拿著臉盆哭喊、逃命」,大火將天空燒的通紅,驚動了10多公里外的台東市民。

火災紀念碑寫著「死亡47人,毀屋148棟,哀鴻餘燼,不忍卒睹」。蘇金成說,大火前2年,民國56年,大南溪洪水暴漲,40、50間石板屋、茅草屋被洪水沖走,幸好,只有2人罹難,族人迅速重建,未料又碰上這場大火。

洪水、惡火,東魯凱族「大難」不斷;驚動中央政府,地方認為「大南」音似「大難」,於是民國60年建立紀念碑時,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陳大慶賜名將「大南村」改名為「東興新村」,希望部落從此欣欣向榮。

浴火重生的東魯凱族,更加團結,從事部落文化重建與自主自治運動。在台東大學協助下成為台東第一個社區總體營造的部落,傳承部落文化,民國86年部落會議通過回歸「達魯瑪克」舊名。

過了火災紀念碑,進入部落,部落內的活動中心、2間教會屋頂,最近安置了太陽能板,這個「太陽之子」的部落,正在向太陽借電,打造百分百綠能部落。

部落會議主席胡進德表示,2015年5月,部落會議決議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東大學、台東專科學校等合作推動部落綠能自主,利用東興水力發電廠之發電基礎,結合太陽能與生質能發電,達到部落綠能百分之百。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表示,達魯瑪克傳說是太陽神之子,有些地區終日可受日照,另保留地的木、竹材資源豐富,也具有生質能的潛力。

另外,部落內還有一座小型川流式水力電廠,於日治時期1941年時由東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所興建,設備仍保存非常良好,已在2005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極有歷史價值,對發展綠能具有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