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Lan 關鍵評論 新聞整理:李秉芳、李修慧
日前,苗栗縣卓蘭鎮「大安溪濕地公園」建置工程被質疑破壞石虎棲地,目前暫時停工,朝野立委與環團今(4)天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石虎公園並非個案,還有許多前瞻預算中「水與環境」案子的預算執行,都有破壞生態之虞,呼籲暫停預算重新檢視計畫。
水利署稍後也宣布,將全面盤點執行中的案件,1月上旬實地查訪考核包括苗栗案等10個以上的案件,扭轉「以工程為重」的思維。
苗栗卓蘭老庄溪與大安溪匯流的「石虎公園」(大安濕地公園),原本為一片荒廢的河岸國有土地,經前瞻計畫補助8000萬,卓蘭鎮公所自籌700萬,2018年1月動工,目前已經接近完工階段,但因為遭生態保育團體質疑破壞石虎棲地引發爭議,2018年12月底暫時停工。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及多個環保團體包括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野鳥保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等今天召開記者會,針對石虎公園的建設計畫提出擔憂,更有環團直言,前瞻建設的治水計畫根本就是場「生態浩劫」。

前瞻計畫「水與環境」建設變成「水泥河岸」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劉志堅表示,前瞻預算總計有8800億元,但變得好像「回饋金」在發放,找不到地方用就趕緊執行,講好聽點是做景觀,然而許多台灣野溪河流整治的案例,最後都變成「水泥化」的河岸,破壞生態也對動物棲息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前瞻建設中,包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660億元預算)、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600億元預算)、前瞻水環境建設(2507.73億元預算),環團的期待是依循當地水勢、地勢等生態工法來經營,同時顧及生態棲地保育。
不過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的陳郁平執行長直言,地方對生態保育的認知不足、經費一下子給太多、執行的期程又太趕,導致台灣的水環境工程變成一場生態災難。

以這次的石虎公園為例,原有的荒廢濕地和草叢全部都被清除剷平,天然的灌木叢生態廊道被挖掉後,預計改為人造林,雖然石虎保育協會之前就提出許多意見,但鎮公所卻只將部分建議納入考量。
《願景工程》也報導,水泥化的河川整治方式,容易讓河岸生態也遭受破壞。除了濱水動物如食蟹獴、水雞等無法靠近河床喝水、覓食,生存在溪流附近的兩棲類動物,也可能因此消失。
環球科大環管所前所長張子見舉例,環球科大旁的野溪「崙仔排水」原本分佈數量上看2000隻的特有種樹蛙「諸羅樹蛙」,但崙仔排水被整治後,河岸竹林被砍掉,改成垂直的水泥堤岸,水也不能往上淹到竹林裡,樹蛙賴以繁衍的機制消失了,如今數量剩不到百隻。
台北大學的廖桂賢教授說,直到現在很多民眾都認為「整齊乾淨」才是河川河道該有的樣子,對於「快速排洪、不能淹水」的偏執,不能接受河川氾濫、河道不能侵蝕堆積,也導致政府只能不停投入高額預算整治野溪河流,使得河流水泥化、自然生命力被破壞。
除了石虎公園,環團也提出包括同屬前瞻計畫「水環境計畫」的「南勢溪環境營造案」與「新店溪右岸渡口至青潭溪自行車道行程」等案例的不當整治計畫,廖桂賢說,「相對於堤防、道路或橋梁這樣的灰色基礎建設,應該要做的是『綠色基盤』,它不是指人工的設施,是自然的元素,包括土壤、植物、水整個自然系統。」
《聯合報》報導,「南勢溪環境營造」工程為水利署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第一期計畫,由中央編列預算1500萬,台中市642萬元經費。《Peopo公民新聞》報導,環保團體發工程單位現動用怪手挖掉河堤周遭將近300公尺的竹林,是捨棄大肚山老祖宗流傳自然栽種的「竹枝工法」不用,反而規劃不適合當地土石駁崁溪堤的「柳枝工法」進行整治。
《自由時報》報導,而「新店溪右岸渡口至青潭溪自行車道行程」初步規劃的第二期自行車道路線都在「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內,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長周文祥說,南勢溪沿岸缺乏修建自行車道的灘地,他擔心可能會衝擊生態環境及影響到南勢溪的水質。

前瞻計畫規定「生態檢核」機制,但未能落實

其實前瞻計畫的水環境計畫,有要求每一項子項計畫都必須辦理「生態檢核」,並納入「公民參與」。
但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表示,目前「生態檢核」機制在前瞻計畫中很難被實踐,因為原本這機制應該是從工程設計規劃階段就要開始做,但前期階段沒有公開說明會,民眾沒參與機制,地方政府也沒公開相關資料,即使生態專家或民眾有意見也無法約束得標廠商。
荒野保護協會也指出,在工程結案和預算結構壓力下,生態檢核機制現在幾乎完全無發發揮應有功能,應該建立資訊公開平台,確實落實公民參與和生態檢核,不要讓監督機制淪為無效且破壞信任的行政流程。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王豫煌無奈表示,石虎公園也許只是冰山一角,苗栗縣卓蘭鎮公所的確曾諮詢實戶保育協會,但協會提的10多項意見中,大多數都沒被採納,而且都等到已經開始施工才來問協會意見,他們不願意幫這樣的工程背書。
王豫煌也說,最少的人為干擾對石虎等保育類的野生動物就是最好的做法,對於接下來第二期工程卓蘭鎮公所將與台電合作植樹計畫,在基地北側植樹造林10.5公頃,預計種植1萬6000棵樹,做為「生態補償」,王豫煌也說,這樣的人造林反而會讓原本就有的灌木叢生態廊道被破壞。
王豫煌表示,應該把硬體工程的經費,轉為購買溪流兩側的私有地,任其自然演替以復育河川兩岸的植被生態,形成緩衝保護帶,以修正過往水泥工程快速排水追求短期防災的錯誤思維。

水利署:將全面盤點前瞻計畫「水環境建設」,有生態疑慮可能取消

《蘋果日報》報導,水利署今日也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全面盤點執行中的前瞻計畫「水環境」案件,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說,由水利署推動的前瞻計畫「水環境計畫」,是由縣市政府提案,中央審查、考核後撥款補助,該計畫有要求每一項子項計畫都必須辦理「生態檢核」與「民眾參與」。
賴建信說,考量有些縣市政府對生態檢核較不熟悉,水利署也有編列預算輔導地方政府。但賴建信說,過去做生態檢核,較著重在一次性的事前檢核,但環境一年四季都不同,完工後也會出現新的生態,因此水利署本月起將邀專家學者,對審查時有需要再加強的案件實地訪查,提出意見將協助地方政府改善,這些案件北、中、南都有,初步統計約有10件以上。
賴建信說,後續地方政府提報的案件將分兩階段辦理,包括先要求地方政府完備生態、環境等各項基本資料調查,並確實做好民眾參與及溝通工作,完成水質改善及生態保育工作後,第二階段再辦理設施。
《中央社》報導,賴建信表示,生態檢核工作不只在事前,施工期間、完工、後續維運期間都需要持續進行,水利署也函請各縣市政府加強落實各生命週期的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強化事前評估、避免大面積裸露或開挖,若施工中有影響生態疑慮,應先停工並補充調查監測評估,採取必要補償及回復措施,待改善後再行復工,無法改善甚至可能考慮取消辦理。
完整報導請看The News Lan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1396?fbclid=IwAR2gwkApskEwOgo5zJieyJ7Is9_6zycBrFGqhZTRV-10xvF9lWnG_ARZL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