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煤一家親   以核擋綠不可行

 

非核低碳 才是能源轉型

 

以馬前總統作為代言人的擁核公投「以核養綠」,今日已達到連署門檻送至中選會,想要趕在十一月大選一併公投,但事實上公投主文並無一字支持綠能,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記者會表示將正面以對,希望在大眾重新聚焦能源政策的同時,能釐清近來關於能源政策的誤解與流言,其中尤其馬前總統公開倡議未來增加燃煤比例,號稱「以核養綠」,實係「以核擋綠」,支持核電還加碼贈送燃煤,並沒有因此減少空污,令人錯愕不已,是證明「核煤一家親」的證明。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邀請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民進黨立委高志鵬、環團代表出席,說明以核擋綠不可行,核電與燃煤不是二選一議題,能源轉型必須做到廢核減煤,不但不再新增燃煤機組,也不該恢復老舊核電。「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上主張的其實是恢複核電,也就是延役高風險的老舊核電廠與續建狀況連連的泡水核四廠,但這真的是台灣人要的嗎?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核電缺乏調度彈性,難以與太陽能、風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搭配;地熱不受日夜與氣候影響,核二、核三和核四均有地熱潛能,足以顯示地熱潛能區的廣布,我們不應冒險延役或續建核四,要將資源用在節能或地熱發展。資源有相互排擠效應,若把國家資源用在為核電延命,將排擠再生能源發展空間,號稱「以核養綠」,實係「以核擋綠」!

 

 

「核煤一家親」核電與空污無關 

 

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表示,馬前總統近日提出2025年的能源規劃,綠能10%、核能20%、氣電30%、煤電40%的能源配比,分明不是進步而是退步,燃煤比例比現任政府提出的30%還要多10%,空污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證明了用核電也不會減少空污,因為傳統能源政策的思維就是「核煤一家親」,兩者相輔相成,反之,隨著三座老舊核電廠屆齡除役,核能發電量也越來越少,真正取代核電缺口的其實是「再生能源」及「推行節能」的成果,並不是火力發電!

 

擁核人士喜歡用「非核家園導致用肺發電」話術,不僅刻意將燃煤與燃氣混為一談,更是利用人們對乾淨空氣的渴求,來為老舊核電復辟找藉口。事實上,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能,並以天然氣作為轉型過渡期的能源,我們就可以同時做到廢核、減煤,使用乾淨、安全的能源,根本不必落入核電或燃煤二選一的假議題。

 

台灣需要能源轉型,而非到期老舊核電

 

目前台灣需要的是能源轉型,而不是使用年限已到期的老舊核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說明,今年用電已趨穩定,未來不會面臨缺電,相比於過去兩年,近期我們的電力供需已經實質恢復到有餘裕的穩定水準,今年下半年後,陸續還有新大林二號機、新通霄二號、三號機、林口三號機等機組陸續上線,因此每年尖載備用與每日備轉容量(每年尖載備用電力在14%~15%以上表示不會有缺電問題),只會再更高。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長徐光蓉教授指出,能源轉型過程中,核電是最先被淘汰的角色,資料顯示2018年6月30日全球風與太陽能發電裝置已超過1013 GW (1TW) ,下一個TW估計將在2023年中達到,而且成本將是第一個TW的46%,一半不到。風與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已約是核電裝置的3倍!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認為,擁核人士推動「以核養綠」公投連署,可以予以尊重,但就其所舉的理由,是荒謬、邏輯論述有問題的,今年八月,台灣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已達1.8 GW,於每日的用電尖峰用電時刻,穩定供電達1.0 GW,已接近核一廠兩部機組合計最大供電能力1.28GW規模。另者,發展再生能源,除提高能源自主外,也同時可改善、解決空污及排碳問題。國際上半導體產業所面對的RE100壓力,即要求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完全使用綠能。要化解壓力,藉著再生能源的發展、非核低碳的能源轉型路徑,不僅可供應台積電公司的N3廠的綠電需求,也能使台灣更在國際產業鏈中不缺席。

 

台灣正走在能源轉型的路上,雖然一路難行,卻已經在前進的方向,此次「以核擋綠」公投通過,令人憂心保守派的反彈,會讓好不容易有一些進展的再生能源再度重挫,社會已經因核電反覆不斷的爭議浪費許多年,應盡快跟上國際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進入能源改革的下一步,而非重回對核電與燃煤的依賴,公投如在大選合併舉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呼籲社會大眾投下不同意票,堅定反對核電,支持能源產業轉型,以核擋綠不可行、非核低碳才是能源轉型的未來。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2013年309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22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已有超過兩百個公民團體加入。

 

新聞聯絡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093912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