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十月一日及二日整整兩天的「2015地熱國際研討會(ICG2015)」。對於世界各地地熱發展的經驗及台灣目前的困境有更多的理解。非常感謝主辦單位及能源國家型計劃(NEP II)推動單位的辛勞。兩天下來,我有許多疑惑未解,可惜研討會沒能討論,茲整理成此文,就教於台灣的地熱學界及NEP II推動地熱主軸計畫的主事者。

在10月2日下午,有篇文章我很有興趣,是台北科技大學何恭睿博士的文章「The Conceptual Models of the Geothermal Exploration o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an-Yag Plain, Taiwan」,該論文分析在三星紅柴林之耕莘井及結元井以及附近民間挖井公司的岩心樣本,探討在紅柴林科技部即將挖井的井位上,若挖到地下3000公尺深時,會是雪山山脈地層或是中央山脈地層­­。

若是雪山山脈地層會挖到富含水層的四稜砂岩、中央山脈地層會挖到不含水的板岩層。何恭睿博士的論文分析樣本後得到結論是: 會挖到中央山脈地層。

圖說:何恭睿博士發表之PPT。


根據宋聖榮教授報告該井附近耕莘井1200公尺深井底溫度85℃及結元主井1500公尺深井底溫度91℃來計算,紅柴林地區的地溫梯度是每百公尺4.4℃至5℃,則2500公尺的井,井底溫度會是130℃左右。

綜合以上資訊,科技部目前規劃新台幣2億元挖的紅柴林軍營旁邊的兩口2500公尺深井將會有熱沒有水。只能用水裂法人工製造地底岩層的裂隙,在一個井強壓灌水(注入井),一個井抽水(生產井),灌水需要用電力,抽水也是,因此扣除廠內用電後淨發電量恐怕不到0.5MW。

依NEP-II紅柴林相關的報告,即使紅柴林是雪山山脈地層,挖到高含水的四稜砂岩,會是自噴泉的機會也是非常低。由於地熱井N80管材導熱佳,上升到地表應該會減少30℃以上。根據工研院綠能所的柳博士解釋,若井口是水溫100℃的水,要用ORC發1MW的電,每小時需要120公噸以上的熱水。而紅柴林現有的結元井,出水量是每小時30公噸。即使是挖兩口井且都當成生產井使用,每小時也只有60公噸,最多也只能發0.5MW的電力。
­ ­

用水裂法開採頁岩氣時需要用強酸強鹼類的化學物質去溶解岩石,也會造成水汙染。因此,在美國開採頁岩氣的地方有嚴重的環境汙染。美國紐約州已立法禁止使用水裂法開採頁岩氣。科技部對宜蘭籍的陳節如立委質詢的回覆是紅柴林挖井不會用水裂液,不會汙染水源。但是若不用水裂液,在生產井與注入井之間如何能挖出每小時120公噸的水量通道來達到發出1M的電量,也需要科技部進一步解釋。 ­
­ ­

目前的環評認定標準有關發電的第29條是地熱發電只要超過0.5MW就要做環評,主管機關(能源局)核准者、不賣電則可不做環評。因此,挖(地熱)井本身是不需要做環評的,但根據認定標準第13條第1項第3、4條的條文: 抽取溫泉(不含自然湧出之溫泉)每秒抽水量0.02立方公尺以上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也就是說抽溫泉水每小時72公噸以上要做環評,而1MW需要120公噸,必須要做環評,即使只是試驗用,不發展成商轉電廠,也要做環評。


2014年NEP II地熱主軸的規劃目標是2016年底之前要有1 MW的商轉深層地熱電廠,當時的主持人楊燦堯教授還特別列出應注意環評事項。上圖2014年5月6日楊燦堯教授親自主持的地熱主軸計畫啟動會議,簡報檔有關地熱深鑽經費部分,特別強調 :“請中油在執行過程中,將環評列入考量,如此方能確認所完成的鑽井,如果具有開發的經濟價值,不會因為環評而功虧一簣。”,如今三星紅柴林已被經濟部地質調查研究所於2014年12月26日公告為「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區域內的電廠環評已經不可能通過,那麼,挖井的兩億元,還要花下去嗎­ 根據過去40年的探勘資料,專家們難道找不到其他可能通過環評的地點執行計畫嗎­

 

[讀者投書] 回覆高成炎教授的文章 『電廠環評不可能通過,挖井的兩億元還要花 ?』之質疑

[高成炎教授回覆] 回應宋聖榮教授來文

­

­